涉外离婚“云调解”
爱能让人跨越山海,克服困难缔结异国情缘。然而跨国婚姻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面临着文化差异、生活习俗等重重考验。当感情破裂,双方远隔重洋,距离、时差、国情等也让这类婚姻的解除往往消耗彼此大量的精力成本。
近日,京山法院家事审判团队依法“云端”调解一起涉外离婚案件,克服了远距离诉讼带来的障碍,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2017年,程某(中国籍)与尼古拉斯(肯尼亚籍)在旅游期间相识并建立恋爱关系。2018年,二人在湖北省涉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一同在京山生活。由于双方文化、性格、思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矛盾日渐加深。同年8月,尼古拉斯孕期返回肯尼亚、并生育女儿,之后未再入境中国。2019年10月,程某到肯尼亚要求尼古拉斯返回中国生活并提出看望女儿,均遭到拒绝,二人为女儿的抚养事宜发生争执,后夫妻多年异地、感情破裂。
2023年,程某向京山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请求,但其无法提供尼古拉斯在肯尼亚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本人亦长期在国外务工,不能到庭陈述更多案件细节。承办法官谢建华采取司法送达、涉外公告送达等途径均无法查找到女方下落,案件遂依法缺席审理。由于女方是孕期归国,婚生女的具体情况都只有女方掌握,而要离婚则必须妥善处理小孩的抚养问题。后经仔细沟通询问,谢建华得知程某母亲仍与尼古拉斯保持线上联系,并偶尔支付小孩抚养费用。谢建华遂以此为切入点,主动添加上尼古拉斯微信。
谢建华克服语言、时差等问题,与尼古拉斯就离婚事宜进行了半个多月的线上沟通。经了解,女方亦有离婚意愿,但双方在女儿抚养费用问题上争议较大,无法达成一致。谢建华详细了解其诉求,并劝说她参与线上调解,以减少双方诉讼成本、促进便捷高效解决矛盾。在征得双方同意后,2024年4月底,远隔万里的当事人借由云上法庭展开调解,谢建华邀请专业翻译人士进行翻译、辅助开庭。但由于双方矛盾较深,且尼古拉斯对于跨国审判及后续执行缺乏信任,调解陷入僵局,未能当庭达成一致意见。
庭后,谢建华仍积极与尼古拉斯保持联系,向其释明我国关于涉外婚姻的规定,争取她对司法审判的信任、疏通其心结。他表示,一定会切实保障外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程某对女儿负有法定抚养义务,若达成调解,文书生效即具有强制执行力,后续落实问题也将得到执行部门的保障。经过持之以恒的沟通交流,尼古拉斯终于转变态度,将婚生女的准确情况告知了谢建华,并再次同意调解。
谢建华结合双方实际情况及需求,耐心细致释法明理、居中斡旋,最终促成双方就婚姻关系解除及小孩抚养达成一致协议:婚生女由尼古拉斯抚养,程某每月承担抚养费人民币2500元,至婚生女年满十八周岁止;在不影响婚生女生活、学习的前提下,程某可以随时探望,尼古拉斯应予以配合。后尼古拉斯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了婚生女的身份证明材料及确认签字的调解协议,谢建华随即向其送达了调解书。至此,离婚案件通过云调解的方式妥善解决,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感谢和认可。
这起案件的高效处理,是家事审判团队秉持“如我在诉”理念、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的生动体现。下一步,京山法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办案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智慧化平台载体为办案质效赋能,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