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实力 造就公信力
——京山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走笔
荆门日报记者 邓欣慧 特约记者 翟存波 通讯员 刘文明
“权力就是服务和责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盛夏七月,在“全省党建基层工作先进县”京山采访,无论是在乡村、城镇,还是在机关、企业,听到的、看到的,是一幕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感人事迹,党组织在增强服务活力的同时,公信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过得硬的服务队伍
7月4日,京山县钱场镇严李村,党支部书记钱中安指着自家的苗木基地向记者介绍:这次还是我先带头,在群众愿意的情况下,我仍然一点也没保留,让大家共同富裕。
前几年,钱中安在群众的观望中带头养鸡,年收入超过20万元。1组党员向元二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养鸡2000只,纯收入近5万元。如今,严李村养殖小区已一举成为钱场镇最大的集中养殖小区之一,入园的农户56户,养殖规模35万只,年纯收入高达500万元。
养殖投资大,市场风险高,有一部分村民难以承受。钱中安又利用村里田地多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种植花卉苗木,投入可大可小,规模可多可少,只要村民愿意,都可以发展。
100亩,300亩,500亩,1000亩……现在,全村处处苗木绿,片片花正艳,满栽着桂花、黄花槐、樱花等各色花卉苗木,交错挨挤,满目葱茏。钱中安网罗种植户又成立了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准备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斌说,通过推行“村企党组织联建”、“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协会+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党组织”等党组织设置模式,全县先后建立专业合作社、
农业协会等产业型党组织201个,村与企业联建党支部42个,网罗党员4000多人,促进了全县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全县405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农村党员争先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356名党员带头创办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1860余名党员成为营销大户;全县有950名党员能人在本村和外地创办了企业,1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在农村落户。
分层次的服务网络
一直以来,京山县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是重点,管理规范,机制健全,多年受到省市各级表彰。去年以来,该县创新管理方式,成立了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公益团体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也把党的关怀送到了每个需要的地方。
6月26日晚上,创立近半年的京山党员阳光驿站QQ群,第一次在QQ群上开组织生活会,既丰富了党员的生活、凝聚了人心,又让在外党员融入了京山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体会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据统计,该县外出发展或打工的党员约3000多人,有不少党员因种种原因不能参加党组织生活会和不能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在当晚的QQ群组织生活会上,来自广东、上海、北京、武汉等全国各地的190多名流动党员在网上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北京党员熊晓青当晚写下了两千多字的心得体会。她说,今天终于找到“家”了。希望党组织加大对流动党员关爱力度,让他们这些游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拼搏,实现人生的价值。
去年10月底,京山义工联党支部经京山县委组织部正式批准成立。这宣告着,湖北省民间团体公益组织中的首家党组织在京山诞生。
随后,县委、县政府等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共30余人,全部加入京山义工联,正式登记注册为京山义工。县里依托义工联党支部,扩大党员参与义工人数,叫响“党员义工”品牌,带动全县党员参与志愿者服务。
“活”起来的支部传递着义工们开展志愿服务的信心和爱心。“没有组织保障,老百姓不信任,以前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现在全都解决了,组织批复建立了义工党支部,说明社会认可度更高更可信。”义工联党支部书记张涛说。
“动”起来的党员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七一前夕,全县的广大党员纷纷走进农村、社区、企业,开展集中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多渠道的服务方式
“领导作表率、乡镇看亮点、部门讲特色、双管(单位)比贡献”。今年,该县在所有干部中推行“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中午不休息,群众办事可以随到随办。”7月5日,京山县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综合股股长杨华说,新建的县政务中心,25个单位进驻,设立服务窗口43个,全程服务“绿色通道”。同时,县政务中心与各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功能对接,实行一条龙式的服务,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
接受指派后,三阳镇蒋畈村第一书记、县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孟广新一头“扎进”该村,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鼓励农户自主开发、全力促成零散宜林荒山向油茶种植大户流转、周边各村林地向本村流转的方式,使全村油茶基地面积达到3150亩,实现户平11.4亩的目标。
在大力发展油茶基地的同时,孟广新还把局里的专家请到村里讲课,帮助村民充分利用油茶间作空间,栽植栾树、红叶石楠等花木,将油茶基地套种率提高到60%以上。种植大户余运海说,仅间作套种收益就可收回油茶基地开发成本。
七一前夕,在该县召开的党建大会上,孟广新被县委授予全县基层党组织“十佳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与121名“村第一书记”工作同步部署的,还有该县210名“企业红色CEO”的企业“第一书记”活动。作为其中的一员,县工信局副局长郑代盛被委派到伟嘉纺织公司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重点项目的伟嘉工业园工程总投资10亿多元,自2010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在郑代盛的协调和努力下,电力、供水、建设等部门均事前介入,预计8月搬迁入工业园,有望提前4个月实现投产。
该县统计数据表明,前5 个月,该县新增20家规模工业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32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5.43亿元,出口创汇7932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处于第一梯队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