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八棵树、一场巡回审判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住宋河镇某村的李某甲及李某乙既是同宗村民,又是户挨户的邻居,二人本应亲密无间,却因“一巴掌”“八棵树”反目成仇、形成积怨。
互提诉讼、矛盾升级
2022年的一天,李某甲在与其他村民闲聊时,提到李某乙的家庭琐事并质疑李某乙的家庭地位,引得众人哄笑。李某乙认为李某甲驳了自己面子,与李某甲发生争执并冲动地打了李某甲一巴掌,李某甲放下狠话“此事绝不善终。”后李某甲住院5天,出院后立即将李某乙诉至宋河法庭,要求李某乙赔偿各类经济损失共计8500余元。
得知此事,李某乙愤怒不已,认为:“李某甲有错在先,自己动手是对他的惩戒。无论如何不能赔一分钱,否则既在村里没面子,更显得自己失礼于人”。于是,李某乙缺席出庭,后宋河法庭依法缺席判决李某乙赔偿李某甲经济损失6000余元,并从李某乙银行账户强制划拨给李某甲。李某乙对此愤愤不平。
2024年6月,李某乙一纸诉状将李某甲诉至宋河法庭。原来,李某甲在李某乙屋旁栽种了8棵对节白蜡,现今树大根深,不仅遮挡采光、妨碍通行,还破坏李某乙房屋墙壁及屋顶瓦面,影响了李某乙的日常生活。加上旧怨,二人心中有“结”有“气”,曾先后就树木问题报警10余次,矛盾进一步激化。
家门口庭审,聚力联调
第一次庭审,李某甲未到庭应诉,庭审效果并不理想。意识到双方积怨较深,为便利当事人,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承办法官袁京顺决定将审判庭搬到村里,开展巡回审判。
8月14日一大早,宋河法庭就在两人家门口支起了审判桌椅。村里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纷纷搬着小板凳抢起了最佳旁听席,村干部、镇干部受邀出席,两名驻庭警务站民警维持秩序,现场热闹非凡。
袁京顺有序掌握庭审节奏,引导双方就案件事实、诉讼请求进行了充分阐释,并进行了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村镇干部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结合乡情村规和二人渊源,着手做双方思想工作、寻找解决方案;旁听村民们也参与其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案情,有模有样地做起调解员。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逐渐平复情绪。
“好了,你们俩都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诉求,大家伙也结合你们的情况给出了意见,我相信你们心里都有了一杆秤,你们自己说怎么解决这件事吧”,见“火候”差不多了,袁京顺适时提醒。
“我和李叔严格讲都是一个祠堂的,栽树这个事我确实做得有点过分,我愿意今天在大伙见证下把8棵树砍掉!”自知理亏的李某甲表态道。
随后,李某乙指挥、李某甲掌锯,8棵树很快被伐倒,并得到清运。李某乙家的路宽了,双方的心也宽了,在现场众人见证下,二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次日,李某乙便赶到宋河法庭,将撤诉申请交到了袁京顺手上,这起棘手的案件终于圆满落幕。
邻里纠纷的“鸡毛蒜皮”看似小事,但却与个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宋河法庭将始终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方式、联动解纷,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实质性化解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助力基层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