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拆掉屋顶“被”
随着绿色能源的推广,近年来,“光伏风”也吹到了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一块莫名“飞”上屋顶的光伏板,成了刘某的难题。近日,京山法院孙桥法庭高效调解了一起“光伏板”引发的纠纷。
2023年春节,长期在外务工的刘某回家发现,自家屋顶添了一块闪闪发光的“被子”——光伏板,导致预留给儿子的婚房屋顶渗水、墙面脱皮,严重影响家庭生活。刘某向光伏板公司甲公司多次反映、希望拆除,甲公司却不断“踢皮球”、“推责任”。刘某忍无可忍,将其诉至孙桥法庭。
受案后,承办法官谢冰斌仔细查看证据资料、梳理案情脉络,发现原是刘某的哥哥在和甲公司签订合同时,将刘某的房屋也纳入安装范围,但他并未告知刘某安装事宜、也未获得刘某授权。
刘某对此急迫又无奈:“甲公司说他们也是按照合同办事,可是合同是我哥签的,我对此毫不知情,怎么能替我做决定呢?”
见状,谢冰斌第一时间联系上甲公司负责人,告知对方来龙去脉,并表示:“你方职工在未查清产权的情况下,擅自安装光伏板,给别人增添负担,负有一定责任,希望你们立即处理此事。”随后,谢冰斌于当日组织双方进行实地勘察、并主持调解。
调解过程中,谢冰斌耐心释法明理,并根据勘察情况向甲公司负责人提出恢复方案:对屋顶光伏板进行拆除、更换损坏砖瓦,并将存在毁损的两间房屋墙壁恢复原样。甲公司负责人表示无异议,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刘某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案虽已结,事了了吗?回顾案件始末,甲公司的营业风险一直萦绕在谢冰斌脑海,如果甲公司业务员在签订合同时谨慎核对相关产权证明、在安装设备时及时与屋主联系,该类纠纷完全可以避免。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不仅仅是对个案的妥善解决,更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源头预防、标本兼治,让群众和企业切实感受到法律的生命和温度。”谢冰斌心想。
为此,在给甲公司邮寄撤诉裁定书时,谢冰斌附上了司法“锦囊”——一份风险提示函,对甲公司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可行化司法建议,以期助其在今后经营中加强合同执行监督、防范合同履约风险,减少类似矛盾的发生。至此,这起案件在他心中才算真正告结。
下一步,孙桥法庭将持续深耕诉源治理工作,用好司法服务举措、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将其防患于“未发”之态、消弭于“未讼”之机,以高效务实举措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