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下乡 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安全风险,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京山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将网络安全宣传阵地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普法活动。
9月13日晚,从黄昏至夜幕,伴着声声虫鸣,露天讲堂气氛正浓,雁门口法庭联合该镇政法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同田家门楼村刘何湾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开展“村湾夜话”,真挚的回应、热烈的掌声,驱散了初秋的清寒。
法官助理李利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剖析了网络诈骗、交友诈骗、骚扰电话等网络安全日常八大隐患,并通过典型案例为大家辨析各类特征、“解剖麻雀”,传授防骗技巧。李利飞结合审判实际,充分分析了目前“帮信罪”已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罪名的情况,引导村民们需时时提高警惕,不贪不信不侥幸,避免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甚至帮凶。
“守护网络安全防线,每一个你我都是关键。现今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迭代翻新,大家在生活中要常留心,不随便扫二维码、不轻信商家返利、及时销毁快递盒上的个人信息……牢记‘不见真人不借钱’,捂紧钱袋子,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趁之机……”雁门口法庭庭长汪烊联系群众生活实际,进行了详细解说,村民们聚精会神聆听,不时点头叫好。
活动现场还发放宣传手册10余份,并开展问答环节,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释法答疑。
9月14日晚,三阳镇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宋河法庭利用夜学时间,对三阳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开展“防电诈”法律“培训”讲座。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有哪些犯罪特点及规律?”
“电信诈骗有哪些类型?”
宋河法庭庭长杨生波对此逐一破题,既剖析概念、又聚焦重点,条理清晰、抽丝剥茧,把“防电诈”的法律政策、方法技巧讲得通俗易懂,既是辨析电信骗局的“说明书”、又是构筑安全网络的“方法论”。通过法律讲座,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基层“人情熟、沟通便”的优势,协同三阳镇党委政府精准深入村组群众开展“防电诈”宣传,将网络安全防骗工作层层推进、深入千家万户,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三阳镇书记唐莉表示:“此次培训有干货、接地气,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技巧,送来‘及时雨’。我们将在后续的工作中争做网络安全的学习者、传播者、提倡者、践行者,和法院一起,形成辖区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京山法院将继续以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不断拓宽普法宣传渠道,着力提升广大群众防范意识、防范水平,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切身利益,法治助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网络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