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所联动,共觅“消失的TA”
人无影、财无踪,被执行人“躲猫猫”……面对一起执行案件中的“查人找物”难题,雁门口法庭依托驻庭警务站机制,拓宽搜寻渠道、打破信息孤岛,排查到被执行人行踪并将其拘留,有效震慑了拒执行为。
2017年,王某与何某签订《建筑材料供货合同》,但王某并未依约履行付款义务。后经雁门口法庭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但王某仍未如约履行,何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王某既不主动履行义务也不到庭接受询问,且拒不报告财产。面对执行干警的电话,王某采取推脱、敷衍、拒不理睬等方式应对,后面更是玩起了“消失”。由于其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也提供不了有效线索,执行陷入停滞。为及时兑付胜诉人权益,雁门口法庭启动协作执行联动机制,将王某的相关信息推送给驻庭警务站民警,请求协查。
案件移送当日,驻庭警务站民警便对王某活动轨迹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民警发现王某经常驾车在某市活动,掌握了行踪,便立即将这一信息反馈给执行干警,执行干警随即通过警务电话同王某取得了联系。
“王某,我们已查到你频繁在某市活动,你的行踪已被我们掌握。责令你立即履行还款义务,并到雁门口法庭接受询问。”
见自己已无所遁形,迫于压力,王某转变态度,接受传唤的第二天便主动到庭,接受调查。经查,王某具有一定还款能力,但他表示现今身负贷款,短时间也借不到钱还款。在确定王某无法履行义务后,鉴于其前期逃避执行的违法行为,雁门口法庭同民警一起,依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期间,王某表示意识到了自身错误,并将在拘留期满后尽力筹钱还款。
2021年以来,京山法院与京山公安通力合作,在各法庭统一设立驻庭警务站,在完善人民法庭安保体系、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执行难等方面凝聚司法合力。
近年来,雁门口法庭充分依托驻庭警务站,建立“法官+警官”矛盾联调、执行联动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雁门口法庭将积极推动庭所协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