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先行调解 + 司法确认”,让涉企纠纷化解更高效

时间: 2025-07-25 17:02 来源: 政治部

微信图片_20250724161952_副本_副本.jpg

“困扰我们几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不仅没开庭、没花诉讼费,还有了司法确认这颗‘定心丸’!”拿着屈家岭法庭送达的《司法确认裁定书》,乙公司负责人长舒一口气。

7月17日,屈家岭法庭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机制,零成本、高效率化解一起涉企合同纠纷。

2020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服务合同,约定服务费为55万元。后乙公司依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委托事项,但甲公司却拖欠35万元服务费迟迟未付。乙公司多次催讨未果,遂将甲公司诉至屈家岭法庭。

该案法律关系明确、权利义务清晰,若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不仅能为解纷加速,还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双方企业的经营影响。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屈家岭法庭及时将案件移送至驻庭调解员,启动先行调解程序。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丁琴得知,甲公司确有还款意愿,但当前公司资金周转紧张,一时难以支付全款。为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承办法官同调解员多次与双方进行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剖析利弊,引导双方互让互谅,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最终,双方企业达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甲公司每月支付服务费5万元,直至款项结清。

协议签订后,在法庭引导下,乙公司申请司法确认。屈家岭法庭第一时间依法出具《司法确定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若甲公司违约,乙公司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须再经过复杂的诉讼流程。不仅为企业“减负”,也切实打消了乙公司的后顾之忧。

争议虽然化解,但法庭并未就此止步。为进一步帮助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引领企业合规经营,7月23日,法庭负责人与承办法官来到甲公司“回访”,开展针对性司法调研。

调研中,法庭了解到,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履行及纠纷处理的过程中,有时因缺乏专业法律知识、不够了解司法诉讼流程而走弯路,不仅延误了维权时机,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针对这些问题,法官现场答疑解惑,结合具体案例阐明诉讼流程,并为企业厘清合同签订、履行中的风险防控要点,送上定制化法治服务。

期间,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曾参与诉讼,案件虽已履行但仍存在相关记录,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扰。法官详细介绍了京山法院在信用修复方面的举措,并耐心讲解了适用条件、申请程序及操作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通过合法途径修复信用,重塑良好形象。企业负责人听后备受鼓舞,满怀期待地表示:“法院的信用修复机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积极配合,进一步加强守信意识,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新的发展。”

法庭负责人表示:“一次纠纷的化解只是治标,让企业提升法治意识才是治本之策。法庭也将与辖区企业搭建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企业及时识别、规避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推动司法力量延伸至企业经营‘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