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载“法” 共沐书香
——京山法院开展读书分享会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18日,京山法院在罗店镇丁家冲村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趁春光正好,翻开书页,青年干警们围坐水畔,畅谈阅读感悟,在波光与文字的交映中碰撞思想火花;未能到场的部分青年干警亦热情不减,以笔抒怀,通过一篇篇真挚的书面心得"云端"赴约。
从杂文到传记,从荒诞悬疑到写实白描,让我们共同从中探讨生命破土的力量、个体成长的微光,以及时代浪潮中不变的赤忱。
在苦难深处照见司法者的光——读《活着》有感
刑庭法官助理 李利飞
法律人或许无法像余华那样用文字编织苦难,但可以用裁判守护“活着”的尊严;或许不能阻止命运的风雨,但可以在司法的港湾里,为每个“福贵”留一盏温暖的灯。当我们用法律丈量福贵们的悲欢,既不能陷入无原则的悲悯,也不能沦为机械的规则执行者。五四精神照耀下的司法青春,当是法理与情理的圆融,是刚性与柔性的平衡,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愿意蹲下身倾听的姿态。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荒诞中见深刻
审管办法官助理 文艳琴
我们是否也能像那只猪一样,勇敢地打破生活的枷锁,去追求自己的本心呢?它用行动告诉我们,坚持自己的追求和行为准则,不被外界的压力和期待左右,也要敢于突破常规,执着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就像王小波本人一样,他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不迎合主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字,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追求思想的自由。
《邹碧华传》读后感
新市法庭法官助理 彭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毕业后的六年时间里,我深感时间流逝之快,而学到的专业知识却极其有限,更害怕自己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邹碧华曾说:“生命中最为可怕的,不是青春的流逝,比那更可怕的,是生命热情和诗意向往的流逝。”人的一生极其短暂,而浪费的时间都是会反噬的。如果没有加强学习,以后成长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加有限了。
读《法律的概念》有感
政治部一级科员 李越峰
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哈特的规则理论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看到规则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不能仅仅依赖强制力来推行规则。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官员的能动性和社会的普遍接受程度。正如陈金漳教授所言,我们应当重视规则的贯彻和官员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读《城南旧事》有感
民一庭法官助理 张童
英子的童真,让她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纯真,温暖了身边那些被生活伤害的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英子逐渐成长,这种成长,不是通过刻意的说教,而是在与周围人的相处中自然发生的。
……那些旧事,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阳光下的罪恶》读后感
民二庭法官助理 陈婉
当侦探在海风中揭穿凶手的完美假面时,他不仅破解了时间诡计,更是戳破了当时社会人类认知的偏见与道德困境。
……越是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则更需要培养“慢思考”的能力,拥有穿透皮相的目光。要抛弃虚假的影子,走出愚昧的洞穴,寻找并理解真实的世界和事物,以理性和冷静的头脑处理案件,以证据为基础、厘清案件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公正、客观的裁判。
读《人间草木》有感
立案庭法官助理 李雅丹
对呀,人生只有一次,又如此短暂,何苦让自己在焦虑中度过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比较,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支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和改变,勇敢热烈地去爱每一个瞬间的自己。我深知自己身体里住着好多个我,文静的,热烈的,悲观的,感性的,善良的,胆小的,好奇的,勇敢的,很矛盾,但确实这些都是我,何不快乐地和自己相处,快乐地感受生活的一点一滴,一分一秒。
误入藕花深处——读《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政治部一级科员 蓝耘
焚弃的手稿、遗失的原作、以残章形式或仅在笔记中被征引而留存下来的诗歌片段——这些情况是宋代女性写作的常态。李清照是孤独的。
幸而在当今的时代,人人都可以书写和展示。虽然依旧存在被误读的情境,但女性创作拥有了更多展示本真的渠道,女性文人团体之间也有了更多链接,她们可以尽情展示独特的生命体验,为自己立言;可以肆意运用各样文学手法而不会被评价局限,这令人感到欣喜与快乐。
以《县乡中国》为鉴,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立案庭书记员 陈蕾
在基层法院工作,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案件,这些案件大多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看似琐碎,却蕴含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正如《县乡中国》中所提到的,乡土社会存在着独特的秩序和规则,基层治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处理案件时,我们不能仅仅依据法律条文机械裁判,而要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人情事理,将法律的刚性与情理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努力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用爱和智慧,陪孩子走过情绪的黑夜
综合办公室一级科员 张敏
成人只有放下姿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蹲下来与他们平视,才能够看到曾经自己也是有着无数需求的孩子。只有与孩子产生共情,才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的世界,爱并且尊重他们。孩子的世界简单又单纯,他们的内心丰富又多彩。而那些彩色的画面,我们只有摒弃成人的眼光,摘掉成人的有色眼镜,才能够看见。成人眼里的微不足道,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不可替代的。而孩子的世界也很小,你认为的不值得,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他的世界。不被尊重、被忽视才是孩子最想关起来的黑夜。
在苦难的裂痕中寻找光——读《我与地坛》有感
法警大队法警 谢呈阳
史铁生在地坛也是重要的观察者,他记录的长跑者的坚持、饮酒老人的孤独、母亲的脚印,这些细节之所以动人,源于他将自身苦难与他者命运交织,他意识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消解了居高临下的怜悯。正如他在《病隙碎笔》中所写:“爱是平等的,不是施舍”。对于未经历巨痛者,或许可以借鉴他的方法:关怀一群人,你就必须去接近他们,去和他们交流,以获得跟他们相近的感受。
春风拂卷,纸页生香。京山法院将继续创新开展各样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全院干警在经典中汲取智慧,于对话中凝聚力量,以阅读之光点亮法治信仰。
这个春天,愿我们不止遇见花开,更遇见辽阔的世界,与未眠的赤子之心,在方格与墨痕里也能窥见春光。